新书推荐 | 翻译研究经典著述汉译丛书: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观点传播(修订版)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 (Revised Edition)
ISBN:978-7-5446-6505-6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定价:60.00元(限时优惠:42.00元)
作者:安德鲁·切斯特曼 著;傅敬民译
丛书:翻译研究经典著述汉译丛书
丛书主编:王克非 傅敬民
■ 编辑推荐
2001—201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国外翻译研究丛书”,引进出版了四十余部国外翻译研究名著,极大推动了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2020年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陆续推出“翻译研究经典著述汉译丛书”,从“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中精选已然在我国译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经典著作并陆续纳入更多富有学术价值的新作。本译丛将为国内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进一步推进我国翻译研究学术著述的汉译工作。
本书基于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 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Revised Edition)译出。原作初版于1997年,修订于2016年,基于模因概念建构了翻译理论框架,是为翻译理研究者、译者(包括专业译者和翻译学员)以及翻译教学者撰写的翻译理论专著。修订版进一步完善、更新了初版内容,从元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尽道彻理,涵演深远。译作忠实流畅,文字练达,既可供翻译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研读,亦可供起步者学习。
前 言(节选)
我把人类看做一个几乎从未欢聚一堂的大家庭, 把人际交往、身体接触、思想碰撞、情绪感染或集体行动视为诸多变革的开端。每一次相会所建立的联系,皆如细纱,若历历可见,则整个世界宛如被薄纱覆盖。每一个个体,或松散地,或紧密地,都通过一种独特的细纱组合方式,与其他个体连接起来,绵延跨越时空之边际。每一个个体,借助于从他人处借取的异质元素,以千姿百态的面目汇聚了往日缅怀、当下需求和未来愿景。这种不断的给予和借取,是人类能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旦人们发现,自己也是相互影响的因素之一,就不可能甘愿任人摆布。于是乎,任何人,无论多么谦逊中庸,都会变成塑造现实的有用之才,纵然其才微不足道。新观点实非法律所颁布,而是如传染病一般, 在人际间传播。
(Zeldin [1994]1995: 465 466)
图/unsplash 千姿百态的个体相互影响
在古希腊,真理、知识、启示的源头都来自神谕。官方指定去获取神谕之人,大家称之为theoros (θεωρóç;Liddell and Scott 1940: s.v.)。尤为有趣的是,该术语也用来指代那些以某种官员身份被派去参加节庆的人。该词的另外一层意义是“治安官”,更通用的称呼就是“观察员”,或者“四处游历”、体察风土民情的人(同上)。因此,所谓theoros,即对真理、知识感兴趣,同时也对享受玩乐感兴趣的人。该词的词义中包含着某种理性判断(作为一个治安官的头衔),但其核心含义仅仅指某个在看的人, 一个带着目的看的人。
该词由名词变成动词theorein (θεωρεîv), 意指“看见,凝视”。这种“看见”不同于传统中与“看见”有关的动词,因为它所强调的,是“看见”的功能, 而不是“看见”本身。它意味着“做一名旁观者”,即某事物的旁观者。它强调的是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观察活动,而不是某种纯粹的被动感知(Snell 1975: 15) 。
由此,该词又衍生出名词theoria (θεωρîα) , 即“理论”。它既有外向型的“观看”含义,又有“沉思,猜测”的内省意义(OED, s. v. theory ) 。
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 所著的书中,有一则关于古希腊贤哲梭伦的趣闻轶事(1920,第一卷第29—30节),讲述他担任雅典立法官多年后,感觉身心疲惫,需要休养,于是他离开家乡,启程游历,被高德雷(Godley) 英译为“to see the world”。该英语短语,按照希腊语原文的字面意思,指走进世界“for the sake of theoria”,即为了看并思考(to see and contemplate) 。
本书所运用的“theory”(理论)一词,正是基于这个意义。理论本身形态各异,旨趣不一。有些理论更显学究气,更具科学性,或者更为程式化。有基于经验的理论,也有充满隐喻气息的理论。有指向具体的理论,也有普遍性的理论。
本书有三个主要目的。首先是元理论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关于理论的观点,实际上是关于诸多理论的思考。它探索了翻译已然被看见和思考的一些主要方式,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从而连接起关于翻译的许多不同观点。
第二个目的是理论性的。在这一层面,我着手对翻译提出一种特别的理论观点。该观点受到波普哲学的极大影响。实际上,我针对翻译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普图式的翻译理论。需要指出的是,我不仅借鉴了规范理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参考了行为理论,试图将各种不同的翻译理论纳入一个连贯的整体框架,其中基本的概念包括规范、策略和价值,加上波普的尝试性理论、错误消除理论和客观知识演化理论等。
我在本书中所蕴含的翻译隐喻,源自模因概念。一种模因只是一种传播的观念(本书第一章中将对模因做更详细的阐述)。该隐喻源自社会生物学:思想传播、复制,就像基因一样。我将该隐喻作为一个涵盖本书许多方面的总括性观点,其动机是为传统的翻译转换隐喻提供另外一种视角。翻译即模因这一隐喻,凸显了我针对翻译现象所要强调一个方面:观念在翻译过程中的传播和改变方式,就像生物进化中的突变一样。有鉴于此,译者的任务不是保存某事物,而是繁殖它,传播它,甚至发展它。译者即促成变化之人。事实上,译者至关重要······因此,该隐喻并不优先重视如何“保留一致性”或“同一性”概念,而“保留一致性”或“同一性”则是传统翻译意象,蕴含着“携带某物跨越过”的含义。这里所谓的“某物”,需要在“携带”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不变。我提出模因这一隐喻,为审视翻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如果它能拓展人们对翻译的新视野,自然很好;如果不能,不妨将它忘记。应用波普的思想,并不依赖于模因隐喻。我关于规范、策略和价值观的论点,也不依赖于模因隐喻。
第三个目的则更面向翻译实践。许多从事翻译工作的职业译者,对理论多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翻译理论。学习翻译的受训者,也时常感觉自己所需要的无非是大量的实践而已,并不需要高谈阔论抽象的翻译理论。为了回应这些观点,我坚持认为, 译者必须秉持一种翻译理论:没有理论的翻译是盲目的翻译。同时我主张,理论概念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因此,我的第三个目的就在于证明翻译理论对译者本人、受训者和教员都是有用的。
因此,本书试图涵盖相当广泛的领域,但肯定不可能涵盖整个翻译研究。尤其是,我并不关注翻译技术层面,比如计算机辅助、术语数据库等;也不关注口译。我更无意提供规定性建议:我对规范的态度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
本书的编排是从理论到实践。第一章介绍了模因概念。模因概念从社会生物学借鉴过来用于对文化变迁的研究。通过举例说明,本章论述了翻译理论中存在的五个“超模因”:源语-目的语、等值观念、不可译神话、自由翻译与字面翻译的争论,以及所有写作都是某种翻译的观念。我认为,模因主要存在于波普的世界3,因而我着重介绍了波普模因,这将是本书反复出现的主题。
第二章概述了(西方) 翻译理论的演变,其中分为八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不仅建基于先前的基础,而且也对先前基础做出反应,甚至与先前阶段的模因有所重叠。这些阶段都并非一蹴而就然后稍纵即逝,而是不断累积,积蓄力量。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谓翻译现象图景,即关于翻译的全部观念,是由以前所有阶段层层累积而成。本章最后回顾了当前“模因池”中有关翻译理论中一些相互冲突的观点。
第三章认为, 关于翻译的一些观点最终成为规范,而且规范理论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思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第四章将关注重点从产品转移到过程。既然存在着翻译规范,那么,译者如何寻求遵循规范? 本章运用翻译策略这一概念讨论了该问题。翻译策略有赖于翻译规范,同时也面向翻译规范。
我们如何评估人们在遵循规范方面所作的努力? 任何翻译,其本身都是理论:关于源语文本的理论。基于以上观点,第五章提供了一种波普式的翻译评估视角。正如其他理论一样,该视角的评估同样经历了批评、错误消除和证实等过程。
第六章涉及翻译实践、翻译教学,讨论了基于波普图式的翻译理论对译者培训的意义。翻译理论的演变与个体译者的成熟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
因此,第一、二、三章探讨了翻译规范是如何产生的,第四、五六章讨论了它们对翻译实践的各种影响。第七章重点关注制约翻译行为的规范具有怎样的伦理价值。
更新
本修订版,在每章后增加了一个“更新”章节。在“更新”中,我概述了本书自1997年首次出版以来有关该章主题的一些研究进展,同时也融入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对文中的一些细小错误,我也做了些修订和完善,并在文后添加了一些新近参考书目。
翻译模因论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模因的生存机制
1.1 模因概述
1.2 五种超级翻译模因
1.2 .1 源语-目的语
1.2 .2 等值
1.2 .3 不可译性
1.2 .4 意译与直译
1.2 .5 写作即翻译
1.3 模因的轨迹
1.4 一种波普理论图式的模因
1.5 更新
第二章 翻译模因嬗变
2 .1 词语
2 .2 上帝之言
2 .3 修辞
2.4 逻各斯
2.5 语言学科学
2.6 交际
2.7 目的
2.8 认知
2.9 目前模因池中的理论
2.10 更新
第三章 从模因到规范
3.1 规范性与规定性
3.2 规范理论
3.3 语言规范
3.4 什么才称得上翻译?
3.5 翻译规范
3.5.1 图里的规范
3.5.2 期待性规范
3.5.3 专业规范
3.6 一般翻译法则和规范性法则
3.6.1 翻译法则
3.6.2 规范性法则
3.6.3 解释
3.7 作为限制的规范
3.8 英语的期待性规范
3.9 更新
第四章 翻译策略
4.1 策略的一般特点
4.2 一种分类
4.2.1 句法策略
4.2.2 语义策略
4.2.3 语用策略
4.3 动机
4.3.1 意义阀限
4.3.2 补偿
4.4 更新
第五章 作为理论的翻译
5.1 尝试性理论、错误消除和翻译能力
5.2 追溯性评估
5.3 前溯性评估
5.4 平行评估
5.5 内省式评估
5.6 教学评估
5.7 注意间距!
5.8 更新
第六章 翻译能力的发展
6.1 知识发展阶段
6.2 模因的意义
6.3 对教学的若干建议
6.4 个体发生=种系发生?
6.5 自我发展
6.6 更新
第七章 翻译伦理探讨
7.1 传统议题
7.2 规范、行为和价值观
7.3 清晰度
7.4 真实性
7.5 信任
7.6 理解
7.7 《翻译工作者宪章》
7.8 为了解放而翻译
7.9 更新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傅敬民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学术兴趣还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圣经》汉译研究等。
电子邮箱:kookworm@126.com
个人简介:
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CSSCI来源期刊《上海翻译》执行主编,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翻译出版译著《翻译与规范》《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面包》《年轻的狮子》《亚当·比德》等十六余部,编著、主编翻译教材《英汉翻译辨析》《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等四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获得 "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扫码购书
翻译研究经典著述汉译丛书
丛书主编:王克非 傅敬民
总 序(节选)
2001年,时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孙玉博士策划引进了“国外翻译研究丛书”。该“丛书说明”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约请了多名国内翻译研究著名学者分别开列出最值得引进的国外翻译研究论著的书目,并对这些书目进行整理、排序,最终确定准备引进的正式书单。该丛书涉及的论著时间跨度大,既有经典,也有新论;内容的覆盖面也相当广泛,既有本体的研究,也有跨学科的研究。”杨自俭以“借鉴和创造”为题,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指出:“这套丛书时间跨度从古代到现代,所选书目皆为译学发展史上有里程碑作用的名家名著,堪称译学经典。”
至2010年,该丛书十年间陆陆续续出版了42部,“几乎涵盖了国外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翻译理论的精华书目”(许钧,2019:155),为我国从事翻译学习和研究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滋养。“国内耳熟能详的国外翻译理论大多源自该套丛书,如功能(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翻译改写论、翻译系统论、描写(描述)翻译研究、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等等”(冯全功,2017)。用“功莫大焉”四个字来赞誉这套丛书,毫不为过。
然而,这些引进的理论著述,它们所发挥的功效和涉及面还不够充分,主要还是集中在从事翻译学习和研究的圈子中,未能有效地惠及我国翻译研究之外的学科领域。其原因与缺乏相应的汉译版本有关。
······
实际上,原著和译作所发挥的功效,尽管在有些方面是相互匹配的,但也不能等同视之。译作具有原作无法替代的功能。对此,“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丛书”在“总序”中已然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只指望懂外语的人从外文了解外域思想。外域思想只有被翻译成本国语言文字,也就是说,本国的语言文字中已有词汇可以表达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这种新思想概念才真正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为我们所吸收、所运用,激发我们的研究。”学术翻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科自身的影响力,使得本学科的国外研究成果能够被其他学科所了解。也就是说,“翻译理论译著应该不仅仅是翻译研究者阅读的内容,也应该成为其他学科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源······翻译研究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翻译自身,而要立足于翻译,放眼于相关学科的发展”(许钧,2018:155,177)。有鉴于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拟从“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中挑选出一些经典性名著予以汉译。实际上,其中的一些名著已有中译本,如《译者的隐身》《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等。我们将尽量挑选尚无中译本的名著进行汉译。
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国外翻译研究名著译丛”,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中所选的书目,不仅包含已然成为经典的翻译研究著述,同时也相信,虽然有些著述目前来看知识新作,暂时为成为经典,但是,鉴于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将来必然会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
国外翻译研究著述,汗牛充栋。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著述加以汉译。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国外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不同流派、不同区域、不同作者的代表性著述。本译丛拟以多辑的形式来确保它的开放性和持续性。在推出第一辑译丛之后,会陆续推出第二辑、第三辑,所选书目也可能不局限于“国外翻译研究丛书”。
作为学术翻译,译者的学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质量。对此,前辈学者大多都已经有所认识。梁启超(1897)曾经指出:“凡译书者,于华文西文及其所译书中所言专门之学,三者具通,斯为上才;通二者次之;仅通一则不能以才称矣。······故三者之中,又以通学为上,而通文乃其次也”(转引自《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19)。因此,在确定译者方面,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要求。每一部译作都是译者比较熟悉的作品,包含了译者的理解和学识。当然,我们也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译丛不吝批评指正,共同推进我国的翻译研究学术著述的汉译。
最后,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孙静老师、苗杨老师为本译丛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感谢每一部译著的责任编辑。感谢全体编委以及所有的译者。
王克非 傅敬民
2020年6月
翻译研究经典著述汉译丛书
丛书主编:王克非 傅敬民
编委会
主 任:许钧
副主任:孙玉
委员:(按姓氏笔画)
王东风 王克非 王斌华 文 旭 孙 玉
朱纯深 任东升 李德超 吴 赟 张 威
范武邱 罗选民 秦洪武 袁筱一 黄立波
黄忠廉 屠国元 韩子满 傅敬民
扫码购书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
点亮在看,成为theoros